在今年世界無車日的活動上,志願者呼籲大家多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綠色出行羊城晚報記者 李永 攝
  
  
  插圖/潘剛政協委員議事廳25
  羊城晚報記者 薛江華通訊員 張其明 賴南輝
  改革開放30年,廣東經濟快速發展,然而以污染環境和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為代價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缺乏生態文明的支撐,那麼其他一切民生幸福都將成為空中樓閣,甚至經不起一場沙塵暴的“洗禮”和霧霾的籠罩。因此,廣東應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期政協委員議事廳圍繞“廣東的生態文明建設”這個話題展開討論,請各個領域的政協委員們“把脈開方”。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員會:環保應納入幹部考核體系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指出,與GDP(國內生產總值)、GNH(國民幸福指數)不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是指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的生產和服務及其價值總和,用來描繪生態系統運行的總體狀況。現行的國內生產總值核算體系可為生態系統產品的核算提供較全面的數據,環境監測、水文監測、草地監測、森林和濕地調查體系可以為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功能的核算提供數據和參數,已具備開展GEP核算的技術基礎。
  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建議,面對嚴峻的環境壓力,廣東應率先開展GEP核算,構建GDP-GNH-GEP全方位的社會評價體系。實施領導幹部生態環境問責制。改變唯GDP的觀念,改革幹部考核選拔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體系之中,在各類評優創先活動中實行生態環保一票否決。
  啟動“廣東綠谷”工程,繼2010年“綠道”概念出現和在珠三角地區三年的建設完善之後,可以深入推進新的生態工程,如提出“廣東綠谷”、“綠色屏障”等新概念。根據廣東的地貌和生態特征,由南向北,從平原到山區依次建成“廣東綠道”、“廣東綠谷”、“綠色屏障”等具有廣東特色和民生效應的生態工程。創建一批生態市,制定《廣東省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廣東省生態市建設標準》。
  民建廣東省委:完善生態立法,嚴肅生態執法
  民建廣東省委則認為,由於生態環境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破壞環境獲利造成的損害常常缺失追訴的主體,保護環境的成本難以得到獲益者的補償。因此急需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考核監察、獎懲機制,覆蓋政府部門和每個公民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賦予包括公民的追查權在內的相應環境權力意識。完善生態立法,嚴肅生態執法。
  為此,民建建議明確從上到下各級領導幹部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體系中的分工和職責,並加強相應的考核,保障利用、保護、治理、追究相得益彰,儘快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如深圳擬由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段長”等,並根據監測結果,對基層領導進行獎罰。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提高企業法人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逐步提高企業法人生態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開創創建環境友好型企業工作的新局面。引導建立全社會“最適消費”的理念,對浪費的不文明現象採取有效的制約措施。
  建議推動垃圾分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推行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鎮中轉、縣處理”,支持中心鎮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強中心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的能力,提高工業企業用水重覆利用率,加強畜禽養殖廢水、病死畜禽的管理和處理。同時抓緊制定新區建設的規範化文件,開展粵東西北所有地級市新區規劃編製,創新粵東西北城市發展融資模式,把新區建設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
  省政協委員陳海佳:大力發展BRT倡導綠色出行
  環保部今年年初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各省(區、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是目標責任書的核心內容。廣東確定了PM2.5年均濃度下降15%的目標。省政協委員、廣州賽萊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佳認為,生態文明的廣東首先應該是碧水藍天的廣東,他認為,造成城市污染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機動車尾氣排放,所以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要從降低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開始。
  陳海佳建議大力發展公共交通BRT系統。他說,城市快速公交系統(BRT)既具有軌道交通系統大運量、便捷的特點,又有常規公交方便、靈活的特色,適於在流量大於常規公交、而又不適合軌道交通的客運交通走廊使用。與軌道交通相比,BRT系統造價只是軌道交通的十分之一。另外,依據其他國家BRT系統的運營經驗,其基本上不需要政府任何財政補貼。BRT系統建設周期短,見效快,有利於較快地在短期內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狀況,一般施工周期為2-3年。所以發展BRT系統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降低交通工具碳排量的一種有效手段。
  陳海佳還建議,把綠色出行納入到廣東省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中,尤其是把節能型慢道公路網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之中。對城市內和城市公共交通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統一驗收,以改變目前的慢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對堅持綠色出行的單位和人員定期組織活動和表彰,省市如果能成立“綠色出行協會”來組織和推動這些活動,則未來的慢道交通在節能環保、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會起到更大作用。
  省政協委員何唯平:扶持綠色建築產業發展
  省政協委員、深圳市海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唯平關註的視野是推進綠色建築。他建議明確土地招拍掛前置條件,非綠色建築不能獲得土地,可對開發地塊中綠色建築的比例提出要求,可對購買綠色建築的住戶給予購房貸款利率優惠。加強綠色建築國際間的合作和交流,開拓新的合作項目,引進、吸收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綠色建築先進技術示範區。
  何唯平還建議要扶持綠色建築相關產業及服務業發展:建設綠色建築材料、產品、設施等產業化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發揮政府資金主導和社會資本參與的作用,帶動綠色建材、節能環保等產業的發展;發揮有關學會、協會和設計、科研人員力量,加強對各級管理人員、建築從業人員和隊伍的綠建培訓,培育和扶持綠色建築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全面推進中水循環再利用系統,緩解“水壓”,應設定綠色建築項目中包含中水循環系統,建設單位應當在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中設定該系統的專篇,對該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並將該成本費用列入投資估算;與此同時,根據不同地段和水質建立相應的中水系統進行水處理,如廚房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應區分進入到不同人工濕地中進行處理;對物業人員進行專項培訓,熟悉這套水處理系統,及時解決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何唯平也註意到農村是推廣綠色建築中的重要區域。他指出,雖然我國城鎮化以每年大於1%速度在發展,但農村人口數量仍然是巨大的,新增建築與城鎮新增數量相當,是推廣綠色建築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胡春華書記在廣東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上提出“10個廣東”,其中有一條就是“均衡廣東,全面推動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協調發展,明確了今後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不僅是發達地區,更要兼顧粵東西北地區。建議在粵東西北地區選取重點技術(如太陽能、風能、污水處理等)、試點區域進行推廣。編輯:李傑  (原標題:省政協委員:廣東應率先開展GEP核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zmnbau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